【美兆2016趨勢報告】血液中的「面速力達母」 談「纖維蛋白原」
2016/07/05
小時候,不管是蚊蟲咬傷、小面積的燙傷、割傷,都會趕快拿家中的常備良藥「小護士-面速力達母」,厚厚地糊在傷口上,止血跟消腫。一瓶可以用很久,用到瓶身生鏽或瓶蓋不見了,好像什麼傷口都有效,好像永遠都不會過期。人體血液中的「纖維蛋白原(Fibrinogen)」就好像面速力達母,會在血管破裂時,將血小板跟紅血球用網狀纖維黏成一大塊的凝膠狀物質,叫做凝血塊,厚厚地貼在血管內皮的裂縫上,發揮OK繃的功能,防止血液滲出,迅速止血(圖一)。
圖一 凝血機制 |
含量太高,可能是體內慢性發炎
過去,「凝血機制」與「發炎作用」,總是被分開來研究,然而,近年來發現,感染或創傷通常同時刺激活化這兩個生理反應,凝血及發炎會在相同組織一起出現。纖維蛋白原除了幫助凝血,也參與了急性與慢性發炎的調節過程,特別是與持續慢性發炎有關的血管疾病、中風、阿茲海默症、風濕性關節炎、肺臟及腎臟纖維化、癌症等,許多研究都提到纖維蛋白原扮演著促發炎的角色。因此,纖維蛋白原的血中含量成為了評估發炎的重要指標。過高時,可能身體部分組織出現急性或是慢性的發炎現象,不能不慎!含量太低,小心肝臟功能低下
然而,纖維蛋白原的量並非越低越好,一來若是發生緊急出血,過少的纖維蛋白原就無法發揮「小護士之愛的親親」的救援功能,無法及時止血,事態將不可收拾。再者,由於纖維蛋白原是由肝臟細胞製造,太低的纖維蛋白原,若是沒有其他明顯的血液病理原因,可能代表肝臟功能低下,以致於合成纖維蛋白原的能力下降。因此,纖維蛋白原的血中含量,也成為評估肝臟機能一個很重要的指標,可同時合併觀察血中白蛋白、膽固醇、其他一般肝功能指數項目加以評估,或許得以發現肝臟潛藏的問題。所以,纖維蛋白原的含量過高或過低都代表著潛在的健康問題,在美兆健康數據庫中,大約有35%的人過高,而有8%的人血中纖維蛋白原含量太低,只有五成的人維持在理想區間。簡單來說,如果纖維蛋白原太多,就要注意體內有急性或是慢性發炎,未來罹患重大慢性疾病的風險很高。相反地,若纖維蛋白原太少,除了小護士緊急救援的神奇力量減弱,更要警覺肝臟功能是否降低,以及隱而未現的肝臟病變(圖二)。
圖二 纖維蛋白原含量高低與健康問題 |